案例背景:
孩子们拉手排队时,涵涵都会冲到第一个。如果发现自己不是站在第一个,她会把其他孩子挤走,让自己成为第一个。吃午饭时,涵涵每次都对老师说要少一点,因为她想要做第一个吃完的。如果当天饭菜量稍微多一点或她自己吃饭速度慢了一点没有成为第一名,她就会大哭。
沟通时段:离园后
沟通路径:电话沟通
沟通对象:涵涵妈妈
沟通实录:
老师:涵涵妈妈,最近听奶奶说涵涵放学回家喊饿,你知道这个情况吗?
涵涵妈妈:我知道的,幼儿园活动量大,饿了就让她回家多吃点好了,没事的。
老师:是的,运动量是一方面原因。我想问下涵涵在家饭量大吗?吃饭速度快吗?
涵涵妈妈:饭量正常吧,吃饭速度倒是很快,每次都是家里的第一名。当然我们大人也会故意放慢速度等等她,放放水。
老师:是这样,涵涵是一位对自己非常有要求上进的孩子,她做事都喜欢追求第一名。吃饭前呢,她会对我们老师说,老师给我少一点饭菜。然后经常是班里吃饭上的第一名。但同时她也有点“玻璃心”,一旦那天不是第一个吃完的,她就会大哭。
涵涵妈妈:哎,这孩子。在家也这样,有时候我们还让她慢点吃慢点吃,怕她掖着,但看到她努力争第一的样子也蛮可爱的。
老师:有目标而且自律的孩子非常棒,但有时候我觉得可以让涵涵不用太在乎“第一名”。因为就目前来看,涵涵为了争第一名,常常吃不饱,孩子在生长发育阶段,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是很重要的。涵涵常常还会因为排队要站在第一个,忘记摆好椅子、拿好回家要带的东西。还有,涵涵的动手能力还是很不错的,但常常因为要做第一个画完的,就随意涂抹画面内容。
涵涵妈妈:原来是这样啊,但我们好像也没有要求她一直要做第一名啊,涵涵从小就喜欢争第一。
老师:那你们有没有因为每次她得第一名就很高兴的表扬,得不到第一名就让她下次争取第一名呢。
涵涵妈妈:这个确实有,但我们也觉得这是正常的鼓励。
老师:是的,永争第一的精神非常可贵。但我的建议是目前可以弱化下“第一名”这个概念,因为“第一名”有点成为涵涵的心理负担了。当涵涵得第一名时表扬,你们不要过于激动。当涵涵得不到第一名时,你们可以告诉她努力的过程很重要,只要努力做了,都值得表扬。
涵涵妈妈:好的老师,我今天听到这些后,确实感觉到这个“第一名”影响到涵涵的学习、生活质量了,以后我们也尽量不给涵涵过大的心理负担。
沟通策略:
(一)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输赢,避免极端思想。
家长首先要平衡自己的心态,不要对孩子一时的成败斤斤计较。赢了就把孩子大加夸奖,输了就表现出过于失望的情绪。这样做很容易让孩子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失败了就爬不起来,要么就争强好胜,非赢不可。我们可以用故事、生活实例作为范本,让孩子懂得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关键是要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二)放手让孩子多去磨练。
在日常生活中不溺爱孩子,不能给她营造一直第一,一直赢的氛围,需要给孩子更多经历失败和挫折的机会。重视挫折教育,要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历些失败,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磨练心理承受能力和接受失败的良好心态,增强孩子的耐挫力。
参考话术:
1.“是这样,涵涵是一位对自己非常有要求上进的孩子,她做事都喜欢追求第一名。”(先肯定,再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园状态)
2.“有目标而且自律的孩子非常棒,但有时候我觉得可以让涵涵不用太在乎“第一名”。”(先肯定,再说出原因)
3.“是的,永争第一的精神非常可贵。但我的建议是目前可以弱化下“第一名”这个概念,因为“第一名”有点成为涵涵的心理负担了。”(先肯定,再给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