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沟通和交流是家园共育工作的重要基础。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微信、Q0、钉钉等便捷有效的沟通方式,逐渐被教师广泛地运用于班级的管理中,成了连接家庭与幼儿园、家长和教师的重要桥梁,给家校沟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实现了幼儿生活与教育信息的共享,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为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提供了有效的辅助和支持,接下来结合课题研究中的探索与实践,谈谈在线沟通对提升家园合作的成效。
良好的家园沟通是开展家园共育的基础和保障。我们充分挖掘线上平台的功能,尝试通过“微信语音”“视频连线”“腾讯会议”等方式开展多元交流,激发家长主动沟通的意愿,增进家园间的互相理解和认同。以下结合“掌通家园”和“腾讯会议”的案例,呈现促进家园有效沟通的经验。
1.通过“掌通家园在线分享”提升家长参与度。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家长鲜有来园参与亲子活动的机会。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在园生活,提升家长的参与度,我们尝试以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在园生活,提升家长的参与度,我们尝试以“掌通家园分享”的方式让家长融入幼儿园活动。
例如,我们经常会将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与游戏的现场通过视频录制的形式,通过掌通家园进行实时分享,让家长们感受到孩子在园的情况。又如,在开展居家劳动活动时,起初仅有一位家长利用抖音 App拍摄了孩子在家扫地的视频。为了更好地推进活动,教师鼓励这位家长将制作的视频在班级微信群内“抛砖引玉”。之后几天内,家长们陆续在群里分享了孩子居家劳动的小视频,有的打扫卫生,有的帮忙拿快递,有的剥橘子给家人吃。不少家长还尝试运用“美图秀秀”“VUE”等制图软件和视频制作软件为视频进行后期制作,使得孩子的活动过程更为清晰和有趣。教师也及时抓住家园沟通契机,结合视频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劳动行为,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能力发展,并为家长提供进一步的支持建议。“在线分享”的形式让家长不仅看到了孩子在劳动中的学习与发展,也增加了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认可,从而激发主动交流的意愿。
2.通过“微信、QQ群讨论”传播科学育儿理念
每个家庭的教养环境和教养方式各有不同,孩子的习惯培养和能力发展也存在差异。教师可以充分借助网络为家长提供日常育儿话题交流的平台。教师抛出话题,引导家长开展正向讨论;也可以由家长提出问题,获取教师和其他家长的解答。通过“群讨论”,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家长的想法,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育儿指导工作,传播科学育儿理念。
例如,我们班级的家长,面对孩子即将进入小学,在幼小衔接方面有很多的困惑和焦虑,所以我们开展了话题讨论:“面对幼小衔接,我们应该怎么做?”“你帮助孩子做了哪些入学准备”等等,引发了家长们的热烈讨论。伴随讨论的深入,教师适时推送了相关经验推文、绘本故事等供家长参考,令家长们意识到培养专注力、思维能力、规则意识、时间观念等的重要性。“群讨论”的形式不仅推动家长之间产生思维碰撞,也让交流的内容变得可视化、可复盘,弥补了线下交流的不足。每个人都可以随时翻看群中的所有发言,随时随地参与互动,多角度思考问题,自由输出观点,不断完善育儿理念,也增进了家园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总之,在信息时代,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新型的家园合作模式,提升家园共育的有效性,携手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我们将继续实践,基于真问题、真需求,不断丰富在线家园沟通方式和沟通内容,充分借助网络构建平等、互助的家园合作关系,促使家园同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