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的实践研究》>>研究记录>>案例研究>>文章内容
案例:“安静”不下来的小晨(姜燕)
发布时间:2024-03-1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姜燕

案例背景

小晨集体活动时容易走神,不遵守纪律。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他会左顾右盼,不专心听讲,有时摸摸旁边的小朋友,有时抠抠自己的衣服,小动作很多。为了提高小晨的注意力,也避免影响别的小朋友,老师把小晨的座位安排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这样稍微好一点,但他还是管不住自己。教师把情况反映给小晨妈妈后,小晨妈妈担心孩子是多动症。

沟通时段:离园后

沟通路径:电话沟通

沟通对象:小晨妈妈

沟通实录:

离园后,老师通过视频和小晨妈妈交流孩子在园情况小晨妈妈,你好,最近这一阶段小晨在活动时注意力经常不集中,今天把自己的裤子扣了一个小洞洞,前两天会去弄别的小朋友的小椅子,影响其他小朋友活动,请问在家里玩时会这样吗?  

小晨妈妈:老师,小晨在家也是这样,做事情三分钟热度,一会就去做别的了,我都怀疑他是不是有多动症。

老师:小晨妈妈,首先他注意力不集中不一定就是多动症,我们不急着给他贴标签,现在我们还是小班,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大概也就15分钟左右,它相对来说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更短,我们可以先从他喜欢的游戏入手,陪他一起玩,培养一下他有意注意的时间,让他能够更长时间的专注于做某一件事。

小尹妈妈:“好的,谢谢老师,我们也很头疼的。我们平时比较忙,在家会让他看电视,看电视的时候还好的,可是做其他事情他就不行了。

老师:也许就是因为平时你们爸爸妈妈太忙了,没有时间看顾到他,建议你可以每天抽时间陪他有一些他喜欢的事,也可以多陪他到户外活动,比如说拍球的时候让孩子不出声地数数,更能锻炼孩子集中注意力

小尹妈妈:好的,谢谢老师的建议,我一定试一试。

沟通策略:

根据好动儿及其家长的特点,教师与这类家长沟通的重点是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好动与孩子年龄特点的关系,并帮助他们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1.根据多动的情况区别对待
    不要轻易地把孩子的多动行为判断为多动症,但也不要忽视孩子的多动现象。如果孩子只是偶尔才有一些小动作,家长不要严加责怪,而要理解和宽容孩子,给孩子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孩子改变自己的时间;如果孩子的多动属于不良习惯,家长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地提醒和指导孩子;如果家长怀疑孩子患有多动症,可以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诊断,一旦确诊就要配合专业人士对孩子进行专业的治疗。
2.逐步延长注意力持续时间
    多动的主要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持续时间比较短。这里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是指有意注意时间,即孩子不管喜不喜欢注意对象,为了完成任务、遵守要求而控制自己注意的时间,这种时间的长短受身体机能的限制,不能无限延长。一般情况下,5-7岁孩子的有意注意时间为15分钟,7-10岁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以上可达30分钟。可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并不是45分钟。当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他们所调动的是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时间要远远超过有意注意时间。因此,家长可以以半分钟或一分钟为进度,延长孩子的有意注意时间,当孩子达到一个目标后需要保持一段时间,再提出新的目标,而不要以为进度越快、时间越长对孩子就越有好处。
3.让孩子适度做一些体育运动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本来就好动、多动,矫正的办法就是限制孩子的活动,让他练习静坐。实际上,好动、多动不等于体育运动,适度的体育活动恰恰是矫正孩子多动的科学方法。比如,游泳就治好了泳坛名将、奥运冠军菲尔普斯的多动症。体育活动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在运动中协调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关系,锻炼了孩子的视觉、听觉和动觉的统合能力,能有效预防和矫正孩子的多动行为。所以,家长可以带孩子定时定量地做一些体育运动,如拍球、踢球、抛接球、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游泳等。如果拍球的时候让孩子不出声地数数,更能锻炼孩子集中注意力。
4.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过大会让孩子多动,如遭到歧视或嘲笑、成人要求过严或期望过高、家长态度粗暴以及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紧张等都会造成孩子压力过大。因此,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并尽量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源。
5.适度关注孩子
    家长过度关注或者过度忽视孩子也易导致孩子好动。过度关注会造成孩子喜欢在家长或者其他人面前过度表现自己,过度忽视造成孩子想方设法、夸大动作来吸引家长或其他人的注意。所以,家长要对孩子关注适度,为孩子创造理性的成长环境。
6.妥善调节孩子的饮食
    多动的普通孩子和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应少吃含淀粉、蔗糖较多的食物,如土豆、南瓜、苹果、香蕉等;多吃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制品、花生等。此外,含有色素、添加剂、防腐剂、辛辣调味品的食品和油炸食品,都有可能诱发孩子的多动行为,或者加重孩子的多动症状,所以家长需要限制孩子过多食用这些食物。

参考话术:

1.“XX妈妈,首先他注意力不集中不一定就是多动症,我们不急着给他贴标签,也不要有压力。

2.“XX妈妈,建议你可以每天抽时间陪他有一些他喜欢的事,也可以多陪他到户外活动,比如说拍球的时候让孩子不出声地数数,更能锻炼孩子集中注意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红梅中心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