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的实践研究》>>研究记录>>阶段计划、小结和成果>>文章内容
结题小结(周烨)
发布时间:2024-03-0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周烨

在线家园共育,这三个沟通技巧必不可少!

  一、沟通前调整好心态,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

  在和家长沟通时,许多老师在心态上往往存在这两种误区:第一种是以"专家"的身份教育乃至要求家长,认为家长应该无条件配合教师的一切工作和安排;第二种就是放低自己的姿态,老师把家长视作"上帝",一味地满足家长的需求。

  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其实对家园关系提出明确要求:"幼儿园与家长建立平等互信关系,教师及时与家长分享幼儿的成长和进步,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建议。"

  "幼儿园与家长建立平等互信关系",是老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基础,也是家园共育工作的关键,而现如今也成为教育部评估一所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标准,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其实在教育这件事上,老师和家长二者就好比鸟之两翼,合力才能更好促进幼儿的发展。

  所以,在线上线下沟通之前,老师最需要做的事情是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自己和家长的关系,把家长看作是家园共育工作的伙伴,育儿路上的随行者和合作者而非对立者,二者处于平等的关系,彼此信任且尊重。

  2.沟通方式既要家长听得懂,又要体现专业引领

  老师在和家长沟通时,需要思考一点:家长想从和我的对话中知道些什么?我的沟通方式是否满足了家长的这些需求?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以及家长育儿观的变化,许多家长不再只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而是更聚焦于自家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些什么,收获了些什么。所以,老师和家长的对话,既要言简意赅,让家长听得懂;同时又能体现专业引领,让家长能直接从和老师的对话中了解自家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情况。

  比如:不要用空洞词汇,类似于"挺好的""很不错"这些词汇并不能让家长直观的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不能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注,甚至会让家长有被敷衍的体验。

  比如:不要用过于专业的术语,类似于"小肌肉动作""情绪管理"等,这类词汇过于专业,如果沟通时使用这些词汇,不仅不利于家长的理解,而且会拉远老师和家长的距离。

  想要在沟通时既让家长能听得懂,又能体现老师的专业引领,提升家园共育工作的质量,通过观察记录沟通最有效,即使是新手老师也能快速上手。

  首先,做观察记录本身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做的事,用观察记录与家长沟通不会额外增加教师工作负担,还能让教师工作更聚焦更高效;其次,观察记录就是孩子发展情况说明书,家长通过观察记录对自家孩子的情况一目了然。借助观察记录同家长沟通,这里有一个沟通模板供老师参考:事实描述+能力发展+家长支持建议。以孩子穿珠子这件事儿为例:

  1.事实描述

  "今天游戏的时候,琪琪用鱼线穿了5颗大孔珠子,告诉我说她做的一条项链。"把平时所做的观察记录用更生活化的表达方式和家长沟通,如果有照片和视频更佳。

  2.能力发展

  "穿珠子是需要孩子手部动作和手眼协调配合的,琪琪能用鱼线穿大孔珠子,说明她的小肌肉动作,也就是手部操作能力处于能进行适度控制的阶段了。"通过观察记录解读发展,孩子的发展看得见。教师有抓手,家长也信服。

  3.给家长的教育建议

  "琪琪手部操作能力的下一个发展阶段是可以精细操作,所以在家里,家长可以提供一些小孔珠子,剪刀,小镊子等供孩子游戏时使用,但是注意不要训练孩子。同时,家长要多肯定孩子做得好的部分,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做得不好的部分,比如:'琪琪已经能用剪刀剪一些直线条了哟。'而不是说'怎么剪得歪歪扭扭的。'这样说不仅能帮助琪琪梳理经验,同时还能增强琪琪的自信心。"老师给家长具体可操作的支持方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红梅中心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