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小薛奶奶的问题在于做事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从大局和长远利益考虑,也就是所谓的“不识大体”。当班级其他孩子的床位已经“尘埃落定”,如果仅仅因为某一个家长不满意再重新调换床位,一定会引起绝大部分家长的不满,使教师的班级家长工作很难做下去。个别家长这样做也是其爱子之心的一种表现,他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未必这样,可一旦涉及孩子的利益,就容易不识大体。因此,教师首先要对家长不识大体的想法与做法给予理解,然后进一步与家长沟通并开导家长,帮助家长宽心,使家长放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
沟通时段:离园后
沟通路径:电话沟通
沟通对象:小薛奶奶
沟通实录:
开学前一天,家长抱着孩子的被子提前帮忙铺被子认识教室,有的家长找到名字直接铺被子,过了一会儿孩子的床位很快就铺满了。等了一会儿,小薛小朋友的奶奶在门口询问,中三班在哪里?
要求旁边睡的要是女生,奶奶非常不悦,等到薛老师来了立马就把床位之事告诉薛老师
张老师说,家长先别用自己的喜好影响孩子,先让孩子适应一段时间,如果孩子实在不喜欢,再想办法换;或者等开学过一段时间,冬冬交上了好朋友,再跟个别家长交流是否愿意换床位。爸爸觉得这也算个办法,就暂时把床位这件亨放下了。
事实上,后来冬冬睡上铺安然无恙,冬冬爸爸也没有再提换床位的事。
沟通策略:不识大体的家长因为爱子心切而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教师的任务是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学会换位思考。
①.直接拒绝与暂缓之计相结合
当班里其他家长都能遵照约定俗成的规则,只有个别家长不识大体时,教师可以直接拒绝这个家长的不合理要求,并把拒绝的理由清晰地告诉他。这时,有的家长也就默不作声了,但是有的家长自尊心较强,对立情绪难以平复。对于后一类家长,教师可以考虑把直接拒绝与暂缓之计相结合,一方面坚持原则,维持大局;另一方面想办法宽慰家长,帮 助家长缓解情绪。冬冬的爸爸被郭老师拒绝之后,愤愤不平,就转而向熟悉的张老师投诉。张老师的劝说有效地宽慰了家长,而且在未来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一段时间以后,看到孩子安然无恙,冬冬爸爸不识大体的要求也就自然消失了。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可以兼施这两种方法,提高沟通的效率。
②.了解并帮助家长打消顾虑
不识大体具有“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特点。对于家长而言,这一“叶’’常常就是“自己的孩子”,“森林’’则是“别人的孩子”。家长不识大体是因为对自己的孩子有某种担心或者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所以为自己的孩子考虑得过多,却忽视了班级其他孩子的利益。因此,教师不要被家长表面的情绪所蒙蔽,要善于体察家长真正担心的问题,并针对这个问题开导家长,这样更容易从内心深处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比如,冬冬爸爸不接受班级寝室门口附近的上铺,可能是担心门口较冷、孩子容易着凉;也可能是担心孩子睡上铺,不小心摔下来;或者担心门口太吵,影响孩子入睡。教师要询问家长担心的具体问题是什么,然后再 向家长解释班级教师的防范措施,帮助家长打消顾虑,那么家长不识大体之事也就烟消云散了。
③.通过孩子引导家长识大体
家长不识大体,主要是因为担心孩子,但是孩子未必如家长所想。此外,孩子通常都很崇拜老师,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所以有经验的教师要注意培养孩子达观、宽容、团结、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通过孩子引导家长正确看待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比如,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执了,教师通常会指导孩子学会正确的交往方式,帮助他们成为好朋友。所以,当家长气鼓鼓地来为孩子打抱不平的时候,却发现两个孩子在一起正玩得开心,家长无语,一场火药味很浓的冲突就这样被熄灭了。因此,教师要善用孩子作为与家长沟通的中介,孩子的进步与成长像一把无声的传话筒,向家长传达了多余的担心没必要、自私的想法不可取。
④.教师平时待人处事要公平
不识大体的家长通常并不是不懂大局,而是不愿意为大局放弃自己的想法或做法,因为有的家长认为规则之外总有特例,自己就想做这个特例;还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小事一桩,通融即可;也有的家长不相信教师会公平执事,所以教师平时待人公平、处事公正很重要, 这样在家长心目中才有威信,与家长沟通时才有说服力。有一位教师说自己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锻炼了一种能力,那就是能够很快建立家长对自己的尊重与信任。她的工作方法就是真心地爱每一个孩子、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家长;不要因为家长的工作、收入、地位、性格、态度有别而对孩子有别;孩子之间有矛盾了,自己就秉公办事,教育孩子学会交往,引导家长以和为贵。她还说只要教师一身正气,就会赢得绝大多数家长的认可,进而对少数家长自私、自利之心产生威慑作用,因此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就感觉特别有底气。可见,有一种沟通的力量来自教师的气场,这种气场充满了教师的浩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