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的实践研究》>>研究记录>>案例研究>>文章内容
案例:想当“小老师”不敢说的涵涵(蒋丽娜)
发布时间:2022-10-1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潘艳

  案例背景:

  涵涵平时话不多,文静乖巧,班级有活动时也不会很主动的举手,进入中班孩子们喜欢上了当“小老师”,分发彩纸、测量体温等,每次选“小老师”的时候,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获得当“小老师”的机会,涵涵每次都不说话看着。有一次涵涵发信息给老师,老师,涵涵在家当“小老师”,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当“小朋友”,您可以让她当次“小老师”吗?

  沟通时段:离园后

  沟通路径:电话沟通

  沟通对象:涵涵妈妈

  沟通实录:

  一次离园后,老师电话与家长进行沟通,“涵涵妈妈,我看到了您发的信息,进入中班后为了让孩子们成为班级小主人,我们增加了小小值日生活动,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小老师。今天就是轮到涵涵做小老师,她给小朋友们测体温,还能读出测温计上的数字。”

  涵涵妈妈:“老师,涵涵胆小,有时候不太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她平常回家常会模仿老师,让我和他爸爸当小朋友,给我们上课、教我们唱歌,在家比较放得开。”

  老师:“涵涵妈妈,涵涵平常在教室里虽然不太爱表达,但遇到问题会主动和老师讲,和同伴间也会交流,在家您和爸爸可以多放手,让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机会可以多出门,和同龄孩子进行交流,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胆量是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出来的。”

  涵涵妈妈:“好的,老师,我们平常工作比较忙,陪伴她的时间少,我们以后会多鼓励她。”

  沟通策略:

  (一)用心用情

  在与家长沟通时根据家长反馈的问题,让家长了解班级里的活动,同时对孩子在班的点滴细节进行具体化的表扬,根据对孩子在班的行为、交往情况等向家长反馈,并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

  二、梳理问题

  在与家长沟通时注意言谈举止,用诚恳的态度和语气提出看法,把找出问题的主动权让给家长,重视每一次与家长的沟通,一次说话不超过10句,并有意识地停顿,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多给家长反馈及交流的机会,从说话转为对话,使沟通成为双向交流。

  参考话术:

  1、“XX妈妈,您反馈的问题我们看到了,最近班级里正在开展XX活动......”

  2、“您能讲讲孩子在家性格是什么样的?”“平常和小区的同龄孩子玩得怎么样?”

  3、“在幼儿园我们会多鼓励她积极表现自己,在家您也可以借助她玩小老师游戏时,多给她信心,相信她会越来越自信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天宁区红梅中心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