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的实践研究》>>研究记录>>案例研究>>文章内容
案例:因焦虑引发的哭闹(许云云)
发布时间:2022-10-1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潘艳

  案例背景:

  琳琳是妈妈一人带大的,由于琳琳体制较弱,妈妈对琳琳非常的溺爱,有求必应,而且妈妈几乎包办了所有的事情。为减少交叉感染平时也很少带琳琳外出,家中玩具种类也有很多,像滑滑梯等等,琳琳大部分时候在家和妈妈一起,因此琳琳很依恋妈妈,对外界陌生环境比较排斥。

  沟通时段:离园后

  沟通路径:电话沟通

  沟通对象:琳琳妈妈

  沟通实录:

  离园后,与妈妈电话交流琳琳高频次哭闹情绪。“琳琳妈妈,经过和宝贝一个星期来的相处,宝贝说话软软糯糯的非常可爱,而且宝贝只喜欢和老师在一起,不太愿意和同伴相处,发现宝贝早晨来园时也一直有哭闹的现象。”

  琳琳妈妈:“老师,琳琳一直是我自己带的,由于体质原因,很少带她与其他小朋友玩。”

  老师:“琳琳妈妈,非常理解您的心情,其实我们也发现宝贝和老师在一起还是非常开心的,但引导宝贝与同伴相处时,她就会闹情绪。既然我们把宝贝送到幼儿园来,肯定也是为了让宝贝能够适应集体的生活,为了宝贝能够交到好朋友,琳琳妈妈,平时还是建议您带宝贝到小区游乐场游玩,让宝贝慢慢适应和同伴相处。”

  琳琳妈妈:“好的,谢谢老师对琳琳的关心和建议,以后我会经常带琳琳多参与集体性活动。”

  沟通策略:

  (一)与琳琳妈妈多沟通,帮助琳琳妈妈正确看分离焦虑

  常和琳琳妈妈沟通,帮助琳琳妈妈正确认识分离焦虑情绪及处理好这种焦虑情绪对琳琳日后独立性、自信心的培养有莫大的好处。常用积极的语言感染琳琳,如“幼儿园是一个有趣的地方,小朋友在幼儿园可以学到许多本领,玩很多好玩的游戏……妈妈积极的语言能减轻琳琳对幼儿园的排斥,增加了琳琳对幼儿园的向往。

  (二)直观地引导家长发现问题,提高家长配合的积极性

  一个星期结束了,琳琳高频次的哭闹还是不能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环境,于是我们请琳琳妈妈在幼儿园护栏外静静关注琳琳,当琳琳妈妈发现球球在户外游戏时候总是跟着老师,并不去玩游戏,更不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琳琳妈妈意识到了琳琳存在较严重的分离焦虑情绪。我们也及时通过照片、视频等帮助琳琳妈妈发现琳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琳琳妈妈也觉得老师很认真负责,对老师更加信任,也更愿意听取老师的意见了。

  (三)提高琳琳自理独立能力,增强在园自信心

  我们鼓励妈妈提高琳琳的独立性与自我服务能力。在家中,请琳琳妈妈“放手”,鼓励琳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独立吃饭、收拾玩具等,从而有意识地培养琳琳的规则意识。当琳琳的独立性和自我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在幼儿园中能自己吃饭、午睡等,琳琳也更加自信了。

  参考话术:

  1.“琳琳妈妈,宝贝在集体中很依赖老师,拒绝和同伴相处,在幼儿园我们老师会引导宝贝参与集体游戏。同时也希望您能多多带着宝贝和小区里其他同伴游戏。”

  2.“琳琳妈妈,宝贝现在会穿鞋子啦!这是很大的一个进步,在幼儿园里老师已经及时表扬,回家你也可以表扬她哟,在家里也可以适当让宝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加宝贝的自信心。”

  3.“妈妈为了让宝贝更加适应集体生活,我们可以带着宝贝去游乐场,妈妈先带着宝贝和其他小朋友参与游戏,后面妈妈可以慢慢退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红梅中心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