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晨晨是刚上小班的一位男孩,他性格活泼,对于外界充满好奇。他的物权意识较强,并且和班级小朋友相处时表现得很有自己的想法。例如:别人不可以碰他的椅子,不可玩他的玩具,不喜欢的朋友不能坐在他旁边……因此他总是容易和别人发生一些冲突。
有一次,晨晨因为花花坐在他旁边,而花花是他不喜欢的朋友,就用手推了花花。花花“哇哇”大哭起来,也用手动了晨晨,回家后还告诉了妈妈。
还有一次去户外运动的时候,晨晨和亮亮也发生了争执。当时,晨晨走路的时候朝别的朋友大叫,被亮亮看见了,亮亮觉得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就去制止了晨晨。晨晨一生气,就咬了亮亮一口。
沟通时段:离园后
沟通路径:微信
沟通对象:晨晨妈妈
沟通实录:
宝贝放学后,我在微信上联系了晨晨妈妈,对宝贝最近的一些情况做了一下沟通:宝贝的个性鲜明,不喜欢的东西、不喜欢的朋友,说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这样围绕在他的身边也就发生了许多争执。
有的因坐在他旁边的朋友不喜欢,就开始吵或者动手;有的因为他说了不好听的话或者做了不好的动作,朋友和他发生争执~昨天因他身边坐了他不喜欢的朋友,就打了起来,小手把另一个宝贝的鼻子抓伤~今天,因他做了不好的动作,被爱管闲事的宝贝咬了一口,两位宝贝已经各自道了歉。
沟通策略:
1:及时与家长沟通,反馈冲突原因、解决过程
幼儿的争执是很正常的,但是争执背后也可以看到幼儿人际交往的技能较为薄弱。因此,老师需要及时和家长反馈情况,描述事情发生的原因、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让家长了解到幼儿在园人际交往的真实情况。
跟家长的反馈要具体,要将争执发生的原因如实告知家长,让家长知悉真实情况,例如:孩子动手的原因,双方的态度,教师介入后的做法,幼儿解决冲突的方式等等。
2:以玩具、游戏为媒介,助力孩子人际交往
游戏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建议家长给孩子准备一些适宜的玩具带来园,和同伴一起玩,给孩子创造人际交往的机会。
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和他人交往中不断提升的,因此教师可以幼儿创造时间、空间去玩自己的玩具、并尝试和同伴玩游戏。在游戏开始前,教师要和孩子一起商量玩玩具的规则,比如问孩子:你可以玩别的朋友的玩具吗?如果想玩,你该怎么有礼貌地跟他说呢?
3:关注孩子点滴进步,正面强化
孩子的进步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强化,因此当看到幼儿愿意和他人分享玩具、愿意用合适的语言表达需求后,家长可以表扬该行为,促进幼儿积极人际交往行为的出现。
参考话术:
1:“在我的调解下。两个孩子都认为自己错了,还主动道歉呢,现在又和好了。蛋花花还不停地问晨晨:‘还疼吗?对不起啊。’看他们两个这样,我真是又疼又怜,又好气又好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