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每到春季或者在小中班升人中大班的时候,因为家长工作调动等原因,每个班级都会迎来几名插班生。插班生加入新集体,会让班级出现小小的波澜。而插班生家长因为对孩子新加入的这个集体不熟悉,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对各种事情会特别敏感。教师如果不与他们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坦诚相待,消除隔阂,会对班级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沟通时段:离园后
沟通媒介:电话沟通、离园沟通
沟通对象:楠楠妈妈
沟通实录:
楠楠是开学后插入到班里的。开学不久后的某天离园时,楠楠妈妈来接孩子,一见着楠楠先摸了一下她的后背,然后有点不高兴地说:“怎么出了这么多汗,下次出汗了就不要穿外套了。”楠楠身体胖,爱出汗,白天老师都会让她脱掉外套,今天则因为担心放学回家路上风大,所以才刚刚让楠楠穿上。因为离园时间人来人往,没有时间向楠楠妈妈多做解释,只简单说了一句:“刚刚才给楠楠穿上的。”
过了两天,老师吃好午饭,打开班级QQ群,就见楠楠妈妈发来消息问:“老师,楠楠今天在幼儿园吃饭怎么样?”老师觉得楠楠平时吃饭还可以,就是速度有点慢,于是就这样回复了。之后,连着好几天,楠楠妈妈中午都会送冰糖梨水来给楠楠喝,说楠楠胃口不太好。她离开的时候还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
有一天,楠楠来园时,孩子们已经在户外锻炼了。老师热情地迎接楠楠,让她加入到小朋友的活动中,可楠楠却呆立在一旁,只是看着小伙伴们玩。老师让她选择一种玩具玩,楠楠就独自坐在那里。楠楠妈妈在旁边看着,满脸不放心,久久不肯离去。
随后,老师和家长进行了多次的电话联系和网络沟通,给家长进行了幼儿园教育理念的传递,让家长的“入园焦虑”也逐渐减弱。
沟通策略:
从家长的角度来分析当自己的孩子进入一个新的班级,面对新的教师和同伴时,家长有以下两方面的担心。
1.教师是否喜欢孩子,关注孩子。由于孩子刚进入一个陌生的集体,家长对教师还没有建立信任感,所以对细节特别敏感。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得不到公正的看看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是否他们会通过观察或询问一些细节问题,是否足够关注。比如,孩子的进餐问题,孩子有没有及时穿脱衣服,等等。
2.孩子能否与同伴友好相处。家长们既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尽快融入新集体,和同伴一起玩耍,又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同伴欺负。同时,现在大部分年轻的家长自己亦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教育孩子时会自相矛盾。比如,他们会替孩子保管玩具,把要来玩的幼儿拒之门外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间的友好相处。
参考话术:
1.“XX妈妈,我们想了解一下孩子的基本情况,我们一起谈一谈。”
2.“XX妈妈,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得很好,情绪很愉快,请您放心。”
3.“XX妈妈,为了让您更好的了解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邀请您参加家长学校,也能更好地帮助XX融入新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