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的实践研究》>>研究记录>>案例研究>>文章内容
案例:河豚爸爸(周烨)
发布时间:2022-10-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周烨

案例背景:

多多是个可爱的女孩子,她有一个特别“爱”她的爸爸,每次因为多多的事情和爸爸进行沟通的时候,她爸爸总是特别激动,往往三句不到就要“爆发”。多多用于扎小辫的皮筋上有一个漂亮的小球球,欢看见了很喜欢,就用手摸了摸,多多不想让他摸,见他摸了就变得很不高兴。回家后,多多对爸爸说不想上幼儿园了,爸爸问怎么回事,多多说欢欢抢她的球球。于是多多爸爸立马给我打来了电话,。

沟通时段:放学后

沟通媒介:电话沟通

沟通对象:多多爸爸

沟通实录:

多多爸爸:周老师,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管理班级的,现在有的小朋友小小年纪就有校园暴力,我女儿本来就比较胆小,那个叫欢欢的小朋友不光抢东西,还打人,你说你要不要管一管。

周老师:多多爸爸,您先别着急,到底是什么事情,让您这么生气?多多没事儿吧!

多多爸爸孩子是没事儿,我要见见那个叫欢欢的孩子,他是男孩吧!怎么能动手摸女孩子呢?太过分了!

周老师:多多爸爸,您先消消气,我来询问一下双方孩子,倒底发什么了什么事情,稍等我会答复您!

在于多多、欢欢电话沟通之后,了解到事情的起因经过,我随即再次拨打了多多爸爸的电话。

周老师:多多爸爸您好!刚才我和两个孩子都沟通过了,您先听一听您了解的情况和我的是不是一致,······。

多多爸爸:周老师,你说的和我女儿反馈的差不多意思,我觉得欢欢这个孩子需要严重警告,行为太恶劣。

周老师:多多爸爸,您别这么想,像多多这么大的孩子怎么会有你想的那么“坏”呀!仔细想想,您像多多这么大的时候是不是也会调皮捣蛋啊!而且刚才多多也和我说了,她和欢欢可是好朋友呢,当时也是多多向欢欢展示了自己的新皮筋,所以欢欢就动手了。

多多爸爸:就算是调皮,也不能动手动脚,我比较忌讳这个。

周老师:好的好的,我能理解作为爸爸想要保护自己女儿的急切心情。但是我们作为父母的更应该关注孩子在行为背后的情绪表达。不信的话,你现在问问多多,是不是还想和欢欢交朋友?

多多爸爸:多多是还想和欢欢做朋友,刚才还闹着不肯上学的。

周老师:是啊,孩子是很好的感受者,却是很差的表达者,其实多多今天想和你分享自己的心情,结果你将孩子的表达放大了其中的情绪,多多受到你“愤怒”情绪的感染,也会以为一件小事变成了“坏事”!

多多爸爸:被你这么一说,好像确实这样,不好意思啊周老师,我今天也有点激动!

周老师:没事儿没事儿,我能力理解,爸爸也是真的关心宝贝!不过咱们下次遇到孩子的交流时,一定先耐心听完;有疑问再问问老师;对孩子做做正向引导,相信这样你和多多相处更融洽,沟通更充分。我再幼儿园也会和两个孩子再做沟通调节,当时候拍个小视频给你看看哦!

多多爸爸:好的,谢谢周老师,再见!

沟通策略:

1.了解家长的特点

容易冲动的家长是性情中人,在气质类型上属于胆汁质。这类性格的家长脾气火暴,一点就着,思维上常常粗枝大叶、遇事欠思量。尤其是遇到孩子的事情时,一方面爱子(女)心切,另方面又不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因而孩子说什么就信什么,然后刨根问底,追究孩子说的每件事。比如,很多孩子都有不愿意上幼儿园的时候,但是他们心里明白自己应该去上幼儿园,而且家长喜欢上幼儿园的孩子,所以他们要为自己不愿意上幼儿园找一一个合理的理由:有的孩子说老师批评自己了,有的孩子说小朋友打自己了,有的孩子说幼儿园的饭菜不好吃,还有的说老师不让自己玩等。孩子说得“有鼻子有眼儿”,家长信以为真,于是就带着孩子到幼儿园兴师问罪。

容易冲动的家长在不完全了解事实或者不完全理解儿童心理的情况下,有可能冲着四个对象发火:教师、幼儿园领导“侵犯”自己孩子的小朋友及其家长。他们会质疑老师,上告幼儿园领导,直接找“侵犯”自己孩子的小朋友算账,或者要求与“侵犯”自己孩子的小朋友的家长对话。经验证明,在教师这里解决问题的效果最好,所以教师要把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而不能任由家长发泄冲动的情绪,使之把事态扩大、矛盾激化。

2.平时经常向家长说说孩子撒谎的事情

孩子在家长心目中是天真、纯洁、无邪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不会说谎。孩子撒谎常常并不具有主观恶意,或者是由于分不清想象与现实,或者是因为误解他人的行为,或者是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而不自觉地撒谎。但家长对孩子的这种心理现象不够了解,因此教师平时应经常且主动地向家长说一说孩子撒谎的事情,这有利于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避免家长产生误会与冲动情绪。

3.借孩子之力平息家长的冲动情绪

家长之所以有冲动行为常常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亏、受欺负,而且当孩子描述自己被打、被抢的时候,确实是泪眼涟涟、委屈可人,所以家长才会愤愤不平,要为孩子主持车公道。事实上,孩子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板他们不善“记仇”,很快就能握手言和,尤其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的问题很容易就烟消云散了。让家长亲眼见证孩子平安无事,家长的冲动情绪自然就会消解。借孩子之为平息家长的误会和不满是最有有说服力的,教师要善用此策。

4.与孩子的另一位家长坦诚交流

同一个孩子的不同家长,其性格也会有所不同。当孩子的一个家长(比如爸爸)比较冲动、难以沟通的时候,教师可以暂停与他沟通,转而与孩子的其他家长坦诚交流,为自己赢得一份理解与支持。

参考话术:

1.“XX爸爸,您先消消气,我来询问一下双方孩子,倒底发什么了什么事情,稍等我会答复您!”

2.“我能理解作为爸爸想要保护自己女儿的急切心情。但是我们作为父母的更应该关注孩子在行为背后的情绪表达。不信的话,你现在问问XX,是不是还想和YY交朋友?”

3.“孩子是很好的感受者,却是很差的表达者,其实多多今天想和你分享自己的心情,结果你将孩子的表达放大了其中的情绪,多多受到你“愤怒”情绪的感染,也会以为一件小事变成了“坏事”!”

4.“没事儿没事儿,我能力理解,爸爸也是真的关心宝贝!不过咱们下次遇到孩子的交流时,一定先耐心听完;有疑问再问问老师;对孩子做做正向引导,相信这样你和多多相处更融洽,沟通更充分。我再幼儿园也会和两个孩子再做沟通调节,当时候拍个小视频给你看看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红梅中心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