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的实践研究》>>研究记录>>学习资料心得体会>>文章内容
学习心得《沟通意识》(李华)
发布时间:2022-09-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李华

   在今天施老师的分享中,讲到了主要的两点:沟通意识和沟通倾向。同时施老师也讲到了沟通的态度类型:强迫性态度、回避性态度、迁就性态度、折衷性态度、合作性态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有效的沟通态度,沟通效果事半功倍。”的确是这样的,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们教师首先应做到文明礼貌,尊重对方,用真诚的语言或行动去与对方沟通。比如:早晨当家长迎着阳光站在幼儿园门口时,看见笑容可掬的老师们,听到老师与孩子亲切的问候,也许家长的好心情从此就开始了。他们会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就像在家一样,他们会更放心。晚上老师可以针对个别孩子在园的一天情况与家长进行有针对性地交流,肯定孩子地进步表现,提出一些小建议,如:一些孩子比较挑食,我们可以这样说:“孩子最近表现可有进步了,都能够把胡萝卜吃掉一半了,我们要是以后能够再多吃一些其它蔬菜就会长得更高更聪明了,我建议您在家里可以把孩子不爱吃的蔬菜剁成馅,这样孩子就会吃一些了。”给予孩子认可,使家长获得心理的愉悦,提出一些建设性地建议,家长会更乐意接受。

其次,虽然我们通常比家长更熟悉教育知识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规律,但是我们决不能以教训式口吻与家长谈话,特别是当孩子在幼儿园“闯了祸”的时候,我们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在谈话时要尊重对方,当与家长的看法发生分歧的时候,我们也应平心静气地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既要以礼待人,更要以理服人。千万不能“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所以我们要肯定幼儿优点的交流,能使家长保持一种轻松、自信、愉快的心情去面对,并主动向老师说孩子在家的表现。其中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和帮助。这样促进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家长会喜欢、主动和老师交流,有利于做好家长工作。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并从中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哪怕老师一句轻轻的赞美,家长都会感到无比高兴,比自己得了大奖还要兴奋。

  我们老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互动过程中的说话方式,直接影响到与家长联系的成功与否,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收到的效果就大不一样。所以,在与家长互动过程中,我们要讲究语言交流的一般技巧,与家长交谈时应语气委婉,向家长反映情况要客观,注意态度,首先要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在沟通的过程中,更要善于倾听家长的叙述,倾听家长讲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尽量少运用命令、警告、责备、劝告和教训的语气,避免使用伤害家长情感的语言,尽可能多地使用倾听、解释、陈述的技巧。 只有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沟通、交流、合作中,家园共育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潜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天宁区红梅中心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