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点点在一起玩得过程中,有意无意打到其他幼儿,其中星星被打到的次数较多,自此星星的攻击性行为增多。后来再遇到类似同伴小磕碰的情况,星星总是用攻击行为解决。
沟通时段:离园后
沟通路径:电话沟通
沟通对象:星星爸爸
沟通实录:
点点是我们班上比较好动、调皮的孩子之一。他有时候会有意无意打到其他小朋友,星星被点点打到的次数比较多。后来,渐渐地星星也开始攻击性行为增多,再遇到和其他同伴无意的小磕碰时,星星更是用推、拉、拽等动作“保护”自己。
教师询问星星行为背后原因时,知道他以前把点点打他的行为回家告诉了父母,他爸爸得知后便教育孩子如果其他小朋友欺负到你,你就一定要打回去,不能受欺负。星星的爸爸还教他如何和别人打架,让别人不敢欺负他。
沟通策略:
(一)找准角色定位,成为“语言艺术家”
在家园矛盾的沟通过程中,矛盾无法回避,教师必须理性面对现状并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即教师需要做家园沟通中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的“语言艺术家”。在处理与幼儿园管理者和幼儿家长的关系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家长的心声,教师的语言要凸显真诚、谦逊,教师要试图通过与家长的真诚对话和相互理解实现认同,达成共识。
(二)合理调控情绪,改善情绪劳动方式
教师应该具有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理解家长不合理行为产生的原因,为自己进行心理疏导。对于家长的表达给予情绪上的安慰,比如“是的,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其实作为老师,我们其实看到任何一个孩子受伤都很心疼,我们都是为了孩子好,双方都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
(三)加强沟通意识,优化沟通策略
做好家长沟通工作是幼儿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幼儿教师要加强沟通意识,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沟通经验和沟通策略,尝试各类沟通技巧。如当发生家园矛盾时,教师可以优化沟通策略,尝试利用沟通三部曲解决家园矛盾中的沟通问题。
从家长的语言中解读出其隐藏的真实心理需求,识别引起家园矛盾的深层次原因。打动家长,先处理情绪再解决事情。面对星星爸爸这种冲动型家长,教师可以与家长理性地分析事件发生的过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诚地与家长沟通,有效的沟通能帮助家长和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来推动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参考话术:
1.“是的,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其实作为老师,我们其实看到任何一个孩子受伤都很心疼,我们都是为了孩子好,双方都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
2.“XX爸爸,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像他们这么大,打打闹闹很正常,就是闹着玩玩,没有什么恶意,所以啊,我们还是要教会孩子正确处理矛盾的方法。”
3.“另外在生活中,要尽量教育孩子遇到这样类似的情况,第一时间告诉老师,我们都很乐意帮助孩子,用肢体动作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