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的实践研究》>>研究记录>>案例研究>>文章内容
案例:打回去,不能受欺负(何姝秋)
发布时间:2022-09-2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何姝秋

案例背景

点点在一起玩得过程中,有意无意打到其他幼儿,其中星星被打到的次数较多,自此星星的攻击性行为增多。后来再遇到类似同伴小磕碰的情况,星星总是用攻击行为解决。

沟通时段:离园后

沟通路径:电话沟通

沟通对象:星星爸爸

沟通实录:

点点是我们班上比较好动、调皮的孩子之一。他有时候会有意无意打到其他小朋友,星星被点点打到的次数比较多。后来,渐渐地星星也开始攻击性行为增多再遇到和其他同伴无意的小磕碰时,星星更是用推、拉、拽等动作“保护”自己。

教师询问星星行为背后原因时,知道他以前把点点打他的行为回家告诉了父母,他爸爸得知后便教育孩子如果其他小朋友欺负到你,你就一定要打回去,不能受欺负。星星的爸爸还教他如何和别人打架,让别人不敢欺负他。

沟通策略:

(一)找准角色定位,成为“语言艺术家”

在家园矛盾的沟通过程中,矛盾无法回避,教师必须理性面对现状并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即教师需要做家园沟通中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的“语言艺术家”。在处理与幼儿园管理者和幼儿家长的关系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家长的心声,教师的语言要凸显真诚、谦逊,教师要试图通过与家长的真诚对话和相互理解实现认同,达成共识。

)合理调控情绪,改善情绪劳动方式

教师应该具有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理解家长不合理行为产生的原因,为自己进行心理疏导。对于家长的表达给予情绪上的安慰,比如“是的,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其实作为老师,我们其实看到任何一个孩子受伤都很心疼,我们都是为了孩子好,双方都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

)加强沟通意识,优化沟通策略

做好家长沟通工作是幼儿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幼儿教师要加强沟通意识,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沟通经验和沟通策略,尝试各类沟通技巧。如当发生家园矛盾时,教师可以优化沟通策略,尝试利用沟通三部曲解决家园矛盾中的沟通问题。

从家长的语言中解读出其隐藏的真实心理需求,识别引起家园矛盾的深层次原因。打动家长,先处理情绪再解决事情。面对星星爸爸这种冲动型家长,教师可以与家长理性地分析事件发生的过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诚地与家长沟通,有效的沟通能帮助家长和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来推动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参考话术:

1.“是的,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其实作为老师,我们其实看到任何一个孩子受伤都很心疼,我们都是为了孩子好,双方都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

2.“XX爸爸,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像他们这么大,打打闹闹很正常,就是闹着玩玩,没有什么恶意,所以啊,我们还是要教会孩子正确处理矛盾的方法。

3.“另外在生活中,要尽量教育孩子遇到这样类似的情况,第一时间告诉老师,我们都很乐意帮助孩子,用肢体动作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红梅中心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