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在学习新《纲要》精神以后让我明白了家长工作的核心是要以儿童发展与教育为中心进行沟通,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
如何做好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策略,教师在与家长的交往中要发挥主动作用,取得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家长才能乐意与教师合作,才能实现家园共育。
一、用现代化的联系方式增进家园合作。
现代社会大家的生活、工作节奏都很快。家长们匆匆忙忙送孩子,又匆匆忙忙接孩子,有的家长常年在外地打工自己没有时间接送孩子,便把接送孩子的重任交给老人。所以大部分家长不能做到每天与老师见面,即使见面交流的时间也很有限。而电话联系、网络沟通就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每个班开学时都详细记录了每个幼儿的联系方式,如:电话号码、手机号码、公开老师QQ号,让家长加为好友。晚上,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邮件、一组照片、一段视频的传送,告诉家长幼儿在园的情况,使家长感到很放心。现代化的联系方式便捷而快速,作为老师经常利用电话、网络进行交流,也可促进与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家长了解了自己孩子的情况,对孩子在园的生活就感到很放心,同时也是家长对老师的工作多了一份理解和体谅。对幼儿而言,在家也能经常接到老师的电话或与老师聊天,会开心好多天,看见小伙伴就会自豪的说:“老师给我打电话了。”“我和老师聊天视频了老师、幼儿、家长之间如此融洽的感情,更加促进了家长工作的开展。
二、开展多样化的家长活动开展家园共育。
家长会形式的多样性能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的热情,让家长变被动为主动。以往大多数幼儿园的家长会,都是老师的“一言堂”,家长基本上没有机会发表意见。老师讲的满面红光,家长则听的枯燥无味,多种形式的家长会则要求老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老师的作用不能忽视,要起到至关重要的位置。家长会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分批分期进行,可以让家长参观孩子的活动以后发表观点,可以每隔一个时期进行一次家庭教育及经验交流,可以针对焦点问题进行研讨或辩论…总之,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最关键的是老师是否选择家长最关注的问题,能否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让家长摆脱被动受教育的身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就像我们相信孩子能行一样,我们应该相信家长能行。
平心而论,最了解孩子、最关心孩子成长不是我们而是家长,家长可以也应该成为幼儿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三、开展形式丰富的“家长开放日”增进家园联动。
家长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后,就希望能比较直接,细致地幼儿园里到底教孩子学了些什么;老师是怎么教的;教师对幼儿怎么样;自己的孩子学习如何;能力发展又怎么样呢…等等。
为此,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观摩或参加活动,从而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可以亲眼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得知孩子的发展水平及活动的交往状况,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与同龄幼儿相比较中显示出的优势与不足,使家长充分了解孩子,与老师合作有针对性教育孩子。同时,家长在观摩与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观察到老师教养态度、教养方法以及技能。总之,通过家长“家长开放日”,进一步提高了幼儿园工作的透明度,使家园关系更为密切,家园间的合作教育孩子方面配合更为默契,从而更好地教育孩子。
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并不难,老师要热情在先、主动在前、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做好角度转换工作;要学会耐心倾听、注意言语沟通的技巧;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找准沟通的切入口;要及时的与家长进行沟通。所有的家长工作关键在于“沟通从心开始”,做到“三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与家长保持联系,做好宣传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实现家庭与幼儿园同步教育,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