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小班下学期,小蒋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他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跑,有时候过于好动的他会因为好动而不小心伤害到其他人。
沟通时段:离园后
沟通路径:电话沟通
沟通对象:小琳爸爸
沟通实录:
一天晚上,我接到了小琳爸爸发来的图片,小琳的后背有抓伤,于是我大一时间给他爸爸打电话,电话一接通,我便感受到了爸爸的怒火:“姜老师,刚才我发了图片给你,你看到了吧?我想问下,对于班级里小蒋这个孩子你能不能把他放到边上去,离我们家小琳远一点。今天小琳背后都给他抓伤了。”
老师:“小琳爸爸,你好,您先别生气,我理解您现在的心情,我的宝宝也还小,如果是我的宝宝被抓破了,我也会很心疼,实在不好意思,我们可能疏忽了,没有关注到。不过小琳有没有说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如果当时我知道了还能够帮她消毒处理一下。”
小琳爸爸:“她说是坐在中间上课的时候,他就坐在我女儿旁边。”
老师:“好的,我了解了,明天我会在和小蒋和小琳再聊一聊,问一下具体情况,让小蒋跟小琳道个歉。同时,我也会多多关注小琳和小蒋,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沟通策略:
(一)耐心倾听,接受情绪
在人与人沟通时,需要善于倾听,这在老师与家长的交往中同样重要。电话中的小琳爸爸正在怒火中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耐心地倾听,一来我们能从中了解到事由,二来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倾诉是一个很好的宣泄方式,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倾听,不打断,不反驳,让家长将自己的想法全部表达完毕。
(二)坦然面对,真诚包容
我们要积极主动与家长沟通,让小琳爸爸感受到我们的真诚,有效梳理家长的情绪,可以采用共情的方式理解家长的感受,接受家长的情绪,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和他一样,都是爱孩子的。在家长倾诉的过程中,全身心的关注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可以适当的用“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我知道您都是为了爱孩子”等,像家长传递一个信号:老师也是爱孩子的。
(三)消除隔阂,善后处理
事情发生是老师和家长都不愿见到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处理,同时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我们可以利用放学后时间和家长面对面沟通,缩短交流双方间的心理距离,赢得家长的尊重。
参考话术:
1.“XX妈妈,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
2.“XX妈妈,我知道您都是为了爱孩子”
3.“事情我了解了,明天我会和两个孩子在聊一聊,了解一下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