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研究背景
1.基于疫情背景下家园沟通的需要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中》中明确指出要“强化入校人员核查、登记与管理,师生员工入校时严格进行身份核验和体温检测,外来人员还需查看健康码、行程卡,做好信息登记。”受疫情影响,家长不能随意进园,接送地点由班级变为幼儿园门口,留给每个班级的接送时间有限,面对面的沟通机会减少,家园在线沟通成为家园沟通的主要形式。疫情当下,家园在线沟通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传递和导向作用,优化并拓展传统的沟通模式,提升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是基于疫情背景下实现家园有效沟通的重要保障。
2.基于解决家园在线沟通问题的需要。
基于家园沟通需要和网络媒体的发展优势,无线通讯技术和设备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也为家园在线沟通提供了硬件条件,而微信、QQ等新媒体载体的飞速发展为在线沟通提供了新的契机。家园在线沟通日益增加,在线沟通有着不受时空限制、及时、快速、可视等优势,在家园便捷沟通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教师在进行家园在线沟通时面临着较大挑战:一是当面能很快说清楚、很容易彼此理解的事情因为无法面谈而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精力去解释,家园沟通效率低。二是在线沟通时彼此回复时间不统一,沟通零碎,占据了教师的更多非工作时间。家园在线沟通不能取代面对面沟通,但是却是目前家园沟通形式中不可避免存在的,加上教师教龄、认知、经验、能力等差异,教师在线沟通能力迫切需要得到提升。
3.基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需要。
2012 年教育部发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正式将幼儿教师的沟通能力纳入专业能力的评价标准体系之中,明确指出“幼儿教师应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协同促进幼儿发展”。2019年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文件中提出“遵循家庭教育规律,为家长提供科学、专业和规范的指导服务,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和指导者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和能力”。国家政府和教育部相继颁布的政策文件中,都特别强调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协作。可见,国家对于家园沟通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与关注,教师的家园沟通能力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且必须具备的能力。
在疫情背景下,做好与幼儿家长的在线沟通工作,是适应新时代家园共育新需求的重要环节。幼儿教师更需具备良好的家园在线沟通能力,与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价值
1. 拓展家园沟通方式,实现立体化多元化。
结合疫情背景下家园在线沟通的现状与问题,探寻教师家园在线沟通的路径,优化并拓展传统的沟通模式,沟通方式更加立体化多元化。收集教师家园在线沟通的有效案例,加以整合分类,提炼可供教师普遍适用的在线沟通模式,为教师开展家园在线沟通提供有效的沟通指导策略,为教师家园沟通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2. 丰厚专业素养理论,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本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探寻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幼儿园了解教师的家园在线沟通水平以便对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提出针对性、示范性的提升与提炼,能够从实践层面上推动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3. 助推家园合力共育,助力幼儿全面发展。
基于疫情背景下,家园在线沟通增多,提高在线沟通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园合力共育的效果。教师与家长有效的在线沟通利于整合共育资源,充分发挥家园协作效能,助推家园共育合力,助力幼儿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指人与人之间有效地运用信息进行交流的能力,包括外在技巧和内在动因。家园在线沟通能力特指幼儿园教师通过电话、QQ、微信、CCtalk等多种网络媒介,与家长围绕幼儿教育问题有效地运用信息进行交流所具备的能力,包括:在线沟通信息技术、沟通认知、沟通意识、沟通技巧等。
(二)研究目标
1.提供教师家园在线沟通健康心理建设指导,营造良好家园在线沟通氛围。
2.提升教师家园在线沟通信息技术、沟通认知、沟通意识、沟通技巧等综合能力,助推家园合力共育。
3.提炼教师家园在线有效沟通模式,助力幼儿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
1.家园联系和沟通能力的文献研究。
查阅国内外关于家园联系和沟通能力的相关文献,了解同一领域研究现状,为后续开展提升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的研究奠定基础。
2.教师家园在线沟通的现状调查研究。
分析家园在线沟通的背景和价值取向。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过程中的困惑与需求,对教师家园在线沟通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做全面、系统的分析,梳理问题,并确立针对性的研究。
3.教师家园在线沟通的路径研究。
明晰教师家园在线沟通中聚焦的典型沟通问题,探究不同类型的家园在线沟通问题适宜选择的有效的沟通路径。
4.教师家园在线沟通内容与方法的研究。
探寻提升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的方法。一是注重教师健康心理建设指导;二是加强在线沟通专业培训;三是重视在线沟通实践跟进。
5.提升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的案例研究。
收集典型的教师家园在线沟通的有效案例和失败案例,抽取、梳理、提升教师家园在线有效沟通的模式。
6.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的评价研究。
一是构建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的评价体系表。二是对家园在线沟通对象的访谈跟踪。三是家园沟通评价问卷。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家长都可以纳入。评价方式多样化,问卷星、教师成长故事、家园互动评价表等。
(四)研究思路
课题研究前期的工作安排:招募组员,通过课题小组讨论,制定研究方案,详细地制定出课题组成员分工情况,进行理论学习和文献研究。
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工作安排: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家园在线沟通现状;梳理在线沟通典型问题,选择、运用在线沟通路径;开展行动研究,探寻提升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的内容与方法;通过案例、个案等研究,提炼在线沟通有效模式,推进课题开展。
课题研究后期的工作安排:汇编教师家园在线沟通案例集、论文集,形成研究报告。
(五)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文献调查和相关的问卷调查,了解幼儿教师家园在线沟通的现状。
2.行动研究法:通过实践研究,合理制定目标,探寻提升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的实施策略、方法与途径及评价。
3.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教师在线沟通的有效案例,加以汇总分析、整合分类,找出可以借鉴的经验,提炼家园在线沟通有效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
4.案例研究法:通过教师家园在线沟通有效案例的研究,积累优秀个案,并进行汇编,形成教师家园在线沟通案例集。
(六)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 ||||
姓 名 | 工作单位 | 专业技术职称 | 研究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
何姝秋 | 常州市天宁区红梅中心 幼儿园 | 幼儿园二级 | 幼儿教育 | 家园联系和沟通能力的文献研究 |
张梦叶 | 常州市天宁区红梅中心 幼儿园 | 幼儿园二级 | 幼儿教育 | 教师家园在线沟通的 现状调查研究 |
姜 燕 | 常州市天宁区红梅中心 幼儿园 | 幼儿园二级 | 幼儿教育 | 教师家园在线沟通的 路径研究 |
周 烨 | 常州市天宁区红梅中心 幼儿园 | 幼儿园二级 | 幼儿教育 | 教师家园在线沟通内容 与方法的研究 |
潘 艳 | 常州市天宁区红梅中心 幼儿园 | 幼儿园二级 | 幼儿教育 |
提升教师家园在线沟通 能力的案例研究 |
胡佳振 | 常州市天宁区红梅中心 幼儿园 | 幼儿园一级 | 幼儿教育 | |
李 华 | 常州市天宁区红梅中心 幼儿园 | 幼儿园一级 | 幼儿教育 |
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的评价研究 |
宋莉莉 | 常州市天宁区红梅中心 幼儿园 | 幼儿园一级 | 幼儿教育 |
(七)课题研究进度
1.准备阶段2021年6月~2021年9月
解读相关文件、查阅相关文献、理论书籍,进行国内外研究分析、课题可行性分析与论证,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2021年10月~2023年12月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过程中的困惑与需求,对教师家园在线沟通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做全面、系统的分析,梳理问题,并确立针对性的研究。
(2)通过行动研究,合理制定目标,探寻提升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的路径、内容、方法与评价。
(3)通过收集教师家园在线沟通的有效案例,加以整合分类,提炼可供教师普遍适用的家园在线有效沟通模式,助推家园合力共育。
3.总结阶段2024年1月~2024年6月
汇编教师家园在线沟通案例集、论文集,形成研究报告。
(八)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责任人 | |
阶段成果(限5项) | 教师家园在线沟通的现状 调查报告 | 调查报告 | 2021.12 | 何姝秋 张梦叶 |
提升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中期报告 | 文本报告 | 2022.12 | 施云燕 杨美华 | |
在线沟通也可通达 (分册) | 目录及案例集 | 2022.12 | 潘艳 胡佳振 | |
教师家园在线沟通模式 | 沟通话术精选 | 2023.09 | 周烨 姜燕 | |
评价反馈统计 | 文本报告 | 2023.12 | 李华 | |
最终成果(限3项) | 提升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研究成果报告 | 文本报告 | 2024.01 | 施云燕 杨美华 |
在线沟通也可通达 (全册) | 目录及案例集 | 2024.02 | 潘艳 胡佳振 | |
提升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相关论文 | 目录及论文集 | 2024.03 | 宋莉莉 |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监测
1.通过构建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的评价体系表,检验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的提升效果。
2.通过将提炼的家园在线沟通模式再运用到家园在线沟通实践中,调整检验模式的有效性。
3.针对教师、家长展开不同层面的问卷调查,了解研究策略或方法的适用性,以及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及时调整合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