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的实践研究》>>研究记录>>学习资料心得体会>>文章内容
学习心得《沟通从“新”开始家园沟通技巧》(施云燕)
——家园沟通案例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2-09-1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施云燕

  在家园共育工作实践中,家园之间的沟通是前提,在聆听了沟通从“心”开始——家园沟通技巧的讲座之后,我尝试着运用讲座中提到的心理效应运用到家园沟通实践中,提升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案例:小S推人事件】——罗森塔尔效应的运用

  区域游戏结束了,小朋友们都在收玩具,小s还在美工区里玩玩具,小Y看见了还在玩,于是提醒他收玩具了,可是小S没有反应继续玩玩具。小Y看小S没有收玩具的意思,就开始帮他收玩具,小S见状就推了小Y一下,小Y哭着来找老师。老师询问小S和小Y事情经过,两个人分别跟我描述了上面的事情,老师询问小S为什么要推人,小S回答:“他收我的玩具,我在家也推爸爸妈妈。”

  为了让小S改正推人的行为,意识到推人行为的危害,在与幼儿沟通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家长在家庭中当幼儿出现推人行为时的第一反应和教育方式存在不当,导致幼儿没有意识到推人行为的错误,从而再次出现。于是我及时与双方家长进行了沟通。鉴于小S的推人行为没有造成严重的伤害,于是我选择进行电话沟通。同时在与小S妈妈沟通过程中采用了近因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的方法。下面大致记录了我与小S妈妈电话沟通的过程。

  教师:你好,小s 妈妈,最近小S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午睡时都能自己穿脱衣物,但是今天发生了一件事情:区域游戏结束了,小S和小Y(描述事情经过)在教室里推了小Y,小女孩被推哭了。

  家长:老师好,小女孩没什么问题吧?

  教师:女孩没有受皮外伤,但是被推了估计也是疼的,所以哭着来找老师。在我的调解下小S也和女孩道了歉。然后我也及时与双方家长来进行一个沟通。虽然小S会有不遵守规则的现象,但是推人的行为还是第一次发生,然后在我与两个孩子的沟通过程中,他告诉我在家里也会推爸爸妈妈,小朋友在家里是不是有这样的行为呢?(分析问题)

  家长:对的,小朋友虽然小,力气也是挺大的,有一次突然推我一下,我都差点没站稳。那你看我要不要也和对方家长道个歉。

  教师:那是最好了,也可以让对方家长感受到你们的重视和诚意。当小朋友第一次出现这种行为时,你是怎么处理的呢?

  家长:我和他爸爸都笑着说他力气好大,并没有放在心上。

  教师:所以这个第一次出现行为时你们的处理方式有了漏洞,他觉得推人没什么,以至于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但是他不知道这个动作的度,或者说小朋友还把握不好开玩笑推人的区别,也不知道对不同的人这个推人的力度和后果。

  家长:是的,回来后我们一定会和孩子好好讲讲这个事,麻烦老师了。

  教师:好的,在教室里我也已经跟他进行了沟通和教育,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还给对方道了歉,小朋友在与同伴交往中会出现一些不当的行为,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每一次错误都是学习的好机会,比如我们可以示范当你不需要同伴帮你收玩具时,你可以好好地和同伴说。相信我们承认抓住每一次教育的契机,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会与同伴交往,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家长:谢谢老师,我赶紧先和对方家长道个歉,也会抓住这次机会好好和孩子说说这个事,又给你们添麻烦了。

  在与妈妈沟通的过程,我先讲孩子这段时间的优点,再讲述今天重点要沟通的事件,告知妈妈小S推人的事情经过,并提出问题:孩子在家里推人时家长的反应,让妈妈了解事情的经过同时分析出现这个行为的原因,意识到家庭教育中出现这个问题时自己反应不当,导致孩子再次出现了推人行为。

  整个对话过程前半部分都是在陈述事情经过,了解家庭中出现推人行为时家庭的处理方法。但是在结束对话前,最后一段话我跟家长阐述了抓住教育契机的重要性,提出合理的建议,家长可以示范正确的处理方法,同时也传递给家长孩子犯错误没关系,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家长要抓住第一次机会,积极正面引导孩子,改正错误,承担责任。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所以对话的最后,让家长看到孩子通过一次次成长能学会与同伴相处,发展社会性,发挥罗森塔尔效应所产生的积极暗示作用。孩子的成长对家长来说就是正视这次事件的动力,也是教育孩子的动力,更加是配合老师工作的动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红梅中心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