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中,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个重要的思想与感情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信息时代的到来,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更需要加强交流;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信息层出不穷,现代行业之间迫切的需要互通信息,这一切都离不开沟通。
但是在沟通中,不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夫妻在大街上大声吵架、上司在辱骂工作不顺的员工……到处都充斥着“暴力”的沟通。这些“隐蔽的暴力”给我们带来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令人痛苦。
认识暴力,有助于理解非暴力。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非暴力主张积极进取、而非消极无为。在“非暴力沟通”中,依照它来谈话和倾听,能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它不仅仅是一种沟通方式,它更是一种持续不断地提醒,使我们更加专注于人生追求的方向。只要信守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友爱之花必将在你我心中怒放。
为了使我们的沟通能够更加顺畅,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需要遵循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接着,表达感受,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的感受,最后,提出具体的请求。非暴力沟通不是固定的方式,它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适用于各个层面的交流和环境。简单来说,非暴力沟通就是诚实的表达自己,关切地倾听他人。如果人与人都能非暴力沟通,我们的距离将会越来越近。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与幼儿的沟通格外重要。我们日常面对的是3—6岁的小朋友,小朋友的童言童语都非常可爱,但是偶尔也会出现不知道如何沟通的时候,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让我学习了更加良好的沟通技巧。
在沟通中要善于观察。观察是指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而又客观地说出观察结果,而不是主观的评论事情本身。将观察与评论混为一谈,幼儿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沟通中,我们要客观地描述事情本身而不是加上主观的思想。教师不要运用绝对化的词语,更不要随便给幼儿加“标签”。
沟通中要学会提出具体的请求。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说出自己的不满,以为幼儿知道怎么做,这样导致了沟通的困难。所以我们的请求越具体越好,我们应该清楚地告诉幼儿,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而不是不做什么。比如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跟小朋友说:“不要讲话了!”幼儿往往会去玩别的,但是如果说:“请认真听老师讲话哦!小眼睛要看向老师!”幼儿才会知道要认真倾听了。
当然,“非暴力沟通”并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在教育的漫长道路上,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努力实践。
学习心得《非暴力沟通》(姜燕)
发布时间:2022-09-1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姜燕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