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的实践研究》>>研究记录>>学习资料心得体会>>文章内容
学习心得《家园沟通使用技巧》(姜燕)
发布时间:2022-09-1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姜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幼儿的成长环境中,家庭和幼儿园是最重要、最直接的环境。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一车两轮, 要共同承担起培养孩子的重任,两个轮子同步,形成有效的合力,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园作为专业教育机构,教师作为幼教专业人员,在家园共育中要承担主导作用,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运用多种沟通方式,促使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如果家园工作缺失,各项工作都将难以推进,幼儿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幼儿园教师面对幼儿和家长两个群体,既要懂得幼儿的心理,因材施教,又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实现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育儿共同体”,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有极强的家长工作能力,《家园沟通实用技巧》 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技巧,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家长工作能力,对我们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一线教学人员有切实的帮助与启发,是我们学习与家长沟通的工具书。本书紧围绕“家园共育”这一主题,从五个层面探讨如何建设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育儿共同体”,以期通过良性的沟通促进幼儿成长并带来教师的专业进步。我对书中的三个沟通技巧深有感触:

一、多报喜,巧报忧

      所谓”多报喜”就是教师要多向家长介绍孩子的进步,分享孩子的快乐成长。当然这个“喜”不能无中生有,应和幼儿快乐成长的核心要要素相关联,它不仅需要教师用敏锐的眼光来捕捉,更依赖教师用心领悟。所谓“巧报忧”是指如何巧妙地向家长“告状”,“告状”是不讨好的事,弄不好会自讨没趣。我班上学期刚转进一个新生梓, 第一天上学就把一个小朋友的鼻子那子碰流血了。晚上他妈来时我告了一状, 他妈妈就带他跟那小朋友道歉了。这孩子刚从外地转过来有点不适应,渴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就一会儿碰碰你, 一会儿弄弄他。一天下来有好几个小朋友告状,离园时我就一五一十地告诉他家长。渐渐地他家长有意躲我们老师了。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意识到在每个家长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我频繁地告状家长产生抵触情绪。后来我就利用这个“多报喜,巧报忧”的方法,重新打开了我与这位家长的沟通之路。经过我与家长的共同努力,梓适应了我们幼儿园的环境,能与小朋友们友好相处了。

二、加强对隔代教育的指导

      由祖辈对小辈实施的抚养和教育被称为隔代教育。当下农村留守儿童居多,隔代教育问题尤为突出。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隔代教育方法,处理好隔代教育所产生的困感、矛盾,也成了家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与孩子的祖辈沟通时,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本着尊重、谦虚、诚恳的态度,注意语言的亲切、平和,避免直指问题,让长辈觉得难堪,产生抵触情绪。 2.善于发现家教问题随时沟通解决。3、理解老人心情,给予科学引导。

三、勇于应对棘手事件

      在幼儿园里,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可能会有一些孩子受伤。 碰到这样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引起误会与不满。本书介绍的几点技巧很值得我们学习: 1、掌握事态发展的主动权,教师是家园工作的主导者,掌握着工作的主动权,遇到事情主动解释,及时道歉与处理,有利于把握事态发展的方向。2、事故发生后如何去处理。事故事发生后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及时处理伤口,安抚幼儿情绪;主动打电话告知双方家长,做到不隐瞒不回避。3、包容、理解家长的抱怨与质疑。对于“护犊”心切的家长,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给予一定的包容。 4.掌握好与家长交流的方法。与家长交流时要诚悬,注意自己的语气和用词。

      我会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不断磨练积累更多的沟通经验,成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欢迎的教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天宁区红梅中心幼儿园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