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暴力,有助于理解非暴力。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需要遵循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接着,表达感受,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的感受,最后,提出具体的请求。非暴力沟通不是固定的方式,它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适用于各个层面的交流和环境。简单来说,非暴力沟通就是诚实的表达自己,关切地倾听他人。
在沟通中要善于观察。观察是指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而又客观地说出观察结果,而不是主观的评论事情本身。将观察与评论混为一谈,幼儿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沟通中,我们要客观地描述事情本身而不是加上主观的思想。
在沟通中我们还要学会表达内心的感受。最主要是区分感受和想法。在沟通中清楚地表达感受会使沟通变得更为顺畅,例如跟小朋友说:“老师讲话的时候你还在吵,一点也不尊重我!”小朋友会更容易听到是批评而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是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讲话的时候希望你们认真听,我担心等会儿你们不会玩这个游戏。”这样拉近了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就更容易选择倾听你的话了。
教师在沟通中要学会“适当的示弱”。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表达对幼儿行为的一些不满,幼儿常常会出现逆反心理,但如果说出我们的需要,幼儿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例如:在幼儿吃饭的时候,如果说:“你怎么吃饭的,饭撒的到处都是!”幼儿受到了批评,也不知道如何改正。但是如果我们说:“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小肚子贴进去,饭都不会撒地上啦!”幼儿就会做出积极的回应。
沟通中要学会提出具体的请求。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说出自己的不满,以为幼儿知道怎么做,这样导致了沟通的困难。所以我们的请求越具体越好,我们应该清楚地告诉幼儿,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而不是不做什么。比如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跟小朋友说:“不要讲话了!”幼儿往往会去玩别的,但是如果说:“请认真听老师讲话哦!小眼睛要看向老师!”幼儿才会知道要认真倾听了。
沟通是一门学问,我们只有用心、用情、用爱与他人交流,才会平和待人、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