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家园在线沟通能力的实践研究》>>研究记录>>学习资料心得体会>>文章内容
学习心得《沟通意识》(周烨)
发布时间:2022-06-1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周烨

  今天学习了理论知识“沟通意识”。施老师从沟通意识的内涵及理解、沟通倾向、沟通态度三方面展开讲述,并佐以丰富得案例,让大家对沟通态度有了全面得了解。通过学习,在对标自己得沟通行为之后,能够正视自身得沟通问题,转变沟通倾向及态度,从而达到较好得沟通效果,营造更佳得家园沟通氛围。

  首先,沟通意识是沟通能力中比较重要得部分,抛开沟通技巧而言,沟通意识是“软实力、软水平”的存在。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沟通的“动机”、“意向”、“特质”就在这个范畴体现。意识是行为的先导,激发和培养沟通意识是提升沟通能力的关键。就像对一件事怎么看待,往往取决于这个人的心态、想法、性格特点等。

  其次,沟通意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沟通倾向;二是沟通态度。在此,就沟通倾向而言,我不是特别能理解,不知道其是从何划分的。施老师指出,沟通倾向分成:主动、焦虑、信任、自信四种。我在网络上找到的相关资料是“沟通风格倾向”,不知道是否是同一类内容,它主要分为:支配型、表现型、随和型、分析型。

  此外,还关注到一本书《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书中分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看人之间”三个部分,像施老师提出的“主动、焦虑、自信”三点可以看作是“看入人里:自我”这个部分,更指向讨论“与自我有关额沟通因素,强调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强调了情绪、知觉在共同中的重要性”。而施老师指出的“信任”这个内容,更指向“看人之间:沟通氛围、处理人际冲突”这个部分,更指向讨论“关系的演变过程,侧重于亲密关系的区辨”。看出人外部分更聚焦“沟通对象”,主要“分析语言及非语言线索的特征,强调倾听作用”。

  再来说一说沟通态度而言,真的只有“合作型”态度是最佳的吗?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可能未必如此。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形确定合适的态度,这样也更加符合权变理论观点。即:用重要性和紧急性来描述面对事件的情形,可以分为不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重要又紧急、重要不紧急,从而选择恰当的沟通态度。当面对不重要不紧急的事件,我们不妨采用回避型。对于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可以采用迁就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红梅中心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